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7-14 11:31:13
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

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人民教师,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,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,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1

课前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,为了使我对文本的理解,更好地为课堂所用,使学生更好地掌握,我设计了初读正音、听读名义、赏读析词、悟读词眼几个环节,试图以“狂”字贯穿全文,让学生感悟作者出猎时的狂态和想要为国效力的狂心。通过学生描述一幅幅画面来感受形象与情感。接下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。

得:首先在对文本的语言分析这一环节,疏通文字以后,我做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:上片对出猎的壮阔场面进行了大量描写,也是最直观体现作者“狂”态的。我让学生想象词的上片中壮阔的出猎场面,用“我看见了……,“我听见了……”这样的.话语,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想象力,让空洞的文字变得生动,更好地为下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准备。其次在读法的指导上,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,我对字的重音,句子的节奏,整首词作朗读时所应把握的感情做出了适当的指导,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,学生课前和课中的朗读明显有进步,能读出整首作品的豪放之情。

失:这一节课中,也有遗憾。比如在听读明义的环节上,没有留有时间为学生答疑,使得下面环节的描述画面有些困难,这些都是因为前一环节的处理不到位,还没有弄懂词义。对学生所答问题的指导上,我做得还不够。没有因势利导,这也提醒了我,面对不同的学情,老师向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,自己都要有充分的准备。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,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,还应当注意教学的评价语言。这也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

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,多上好课,让遗憾变少,精彩变多。

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2

本文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,也是豪放词的第一篇。政治上,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,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,先是通判杭州,三年后又移知密州。仕途坎坷,饱尝艰辛。但他生性豁达乐观,才华横溢,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,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。当时,密州蝗旱相连,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。作为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,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,他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.疾苦,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,为国效力。他在这年十月中,与同僚猎于铁沟、黄茅冈,作此词。词人在上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,下阙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、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。整首词纵情豪迈,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。读来铿锵有力,威武豪迈。

“三分诗七分吟”, 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。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,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。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有效地欣赏词的韵味,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立功报国的愿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,我试图引导学生读题、读人、读文,争取读通,读懂,读透。

常言道: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指出:诵读古代诗词,有意识地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。因此,细读古诗词,找准切入点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悟、读中感,这是提高古诗文有效教学的关键。同时,读出韵味,诵读出精神,读出语感、情感、美感和好感,这些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3

如果说文学是语文学习中的精品,那么诗歌就应该是文学中的极品。诗的凝练、形象、隽永、丰富、博大与智慧,是普通文本无法企及的。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大量的诗词作品,所以语文诗歌教学也应该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。

以前我的诗歌都是漫无目的,毫无章法的教学,通过这次国培活动各位优秀教师的指引,给我的诗歌教学带来了迷途的指引。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执教《江城子 密州出猎》后的教学反思。

一、成功之处

(一)重朗读——其义自现

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,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、得其神。“感人心者,莫先乎情,莫始乎言。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诵读,咀嚼体悟,铸造人格的支柱,积蓄精神的原动力。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、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,促使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。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,简单的让学生读而读,不仅容易造成倦怠,而且难以到达读的目标。无以实现对内涵的真正体悟。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,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。我在教学中采用“四读法”:初读,朗读,互读,品读。

(二)重联想——匠心独运

中国古典诗词言简意丰,贵在含蓄,非联想、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、意趣。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、想象,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、诗人的世界。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,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。读者阅读的过程,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、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,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。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。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,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,在充分的讨论,想象。描述过程中,对这首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

(三)抓文眼——绝妙高境

所谓“文眼”,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是这样认为的“余谓眼乃神光所聚,故有通体之眼,有数句之眼,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应。若舍章法而求字句,纵争奇竞巧,岂能开阖变化,一动万随耶?”如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 “心里颇不宁静”就是此文之“眼”。如《背影》,朱自清先生这一引起许多人共鸣的名篇,其题目即文眼。本课的文眼即“狂”。因此,我们在教学中,对一些设置有“文眼”的课文,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捕捉这传统文章艺术构思信息的“文眼”。理解其在文章中各个方面的种种关系,从而欣赏、借鉴作者巧设“文眼”的匠心。同时也就更快、更全面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精神所在。

(四)抓主旨——柳暗花明

对于古诗词学生们既要把握诗描写的主要内容,还要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。这首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。课堂上,我引导学生紧扣意象特点揣摩、把握诗歌主旨。

二、不足之处

(一)背景插入要适时、适当

课堂上不要为了完成某些环节而完成,而要做到适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如《紫藤萝瀑布》在讲解重点段时再插入社会背景的介绍,学生们理解的.会更好。而且学生们马上就能理解中心句的意思。本课我应该在疏通译文之后,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,不断的渗透背景介绍。孩子们更容易进入意境,理解的更透彻。

(二)小组活动要有序、充分

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“老师教”“学生学”的单边局面,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、共同发展的过程。所以,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、探究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生学习方式。课堂上要想让小组合作发挥作用,就要合理的帮助学习小组明确分工,同时要给小组充分的研讨时间。我在这方面还需反思,改进

“语文是民族的根,文化的脉,智慧的源。”让我们一起引导学生热爱语文,学好语文。在诗词教学的道路上,我愿与同行们一道向更深处远行!

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4

古诗词教学必须坚持诵读为主、整体感知为主、积累为主。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,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既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,又符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呢?毛秀蓉老师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一课作了有益的探索,表现出三个特点:

一、因“放”而活。这堂课开放性很强,老师没有预先设置套路,引生入瓮,而是让学生在自己预习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质疑,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,教师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。这对教师来说,具有挑战性,但本堂课的生命力正在于此。在理解词的主旨和典故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,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,对学生的不同见解,只要言之成理,就予以肯定,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。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,活而不乱。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。

二、因“合”而深。这里的“合”,侧重于合作学习,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、研究,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。毛老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,并充分发挥这一特点,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,整堂课在生生合作、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。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、师生之间的探讨和谐自然,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,而不是说教者。由于“合作”,对诗歌的挖掘较有深度,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由表及里,逐步深化。在“诵读”这一环节中,教师持合作的态度的'“示范”,通过取长补短,师生共同进步。

三、因“引”而高。诗言志,词言情。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领会词中的“情”,就可以达到诗歌教学的最高目标。课堂教学中,毛教师十分善于引导,把学生导向重难点,抓住词眼,循循善诱,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。 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全词只有70字,但字字珠玑,意境深远。毛教师通过背景引导、诵读引导、词眼引导、典故引导,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,使学生从感性的层次到理性的高度认识了苏轼的报国之志,从而落实三个维度目标。

《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